晋江文学城
下一章 上一章  目录  设置

121、俞三.血债命偿(五) ...

  •   俞四并未死在自省园。

      那位叫白九灵的神医,虽然怒他偷学毒方淬箭,有失天和,可相处数月,亦知他怜恤百姓的苦心,故而并未真正离去,隐在元都,暗暗守护这位为万民倾尽心血的老臣。

      是以当俞四再度睁开眼时,眼前所见,并非森森地府,而是悠悠青山,遥遥江水。

      这是丹元宗的后山,世外仙境。

      既自求过一回死,断没有再轻生的道理,这位心灰意冷的老臣,自此不问世事,隐居仙山。

      数十年案牍劳形,呕尽心血,常觉神疲力衰,如今尽皆放下,仿佛倒身轻体健起来。再没有堆积如山的政务待他批阅,俞四只能翻翻医书、作作丹青闲度时光。

      偶尔,也练一练慢拳。

      从前哥哥叫他练拳强身,他不领好意,反而揶揄调笑,后来,也未曾练过。

      也不知如今这套拳法,能否与他过上几个来回?

      哥哥,应已早亡了吧。如若不然,他断然不会丢下生病的自己不归。哥哥说过,有他在一日,就有他平安一日。他不归,定然是遭遇了不测。

      可俞四又总不愿相信哥哥已不在人世,是以竟被敌国施用奸计蒙骗,险些轻易丧生。

      石门谷一战后,他总觉事有蹊跷。那日他闲坐谷中虚张声势,心中全无把握,后背冷汗直流,而那位赫赫威名的鬼神之将,立在谷口阴影之中,突然纵马跃前半步,却又旋即率军撤退。

      鬼神之将,岂会轻易而退?

      俞四捺不住心中逐渐沸腾的揣测,因而两度遣使,想与那位叫做谢玄的晋国大将面谈。

      然而谢玄拒不接见,只回他三句:各忠其国,各守其土,各卫其民。

      他翻来覆去地看,总觉得这寥寥十二字之下,藏着千言万语。是以他再度遣使,隐晦提及幼年往事,再加试探。

      这次,谢玄回他了。是哥哥回他了。

      可信有蹊跷。他分明写得真假参半,“哥哥”却并未指出,只是囫囵带过。

      他早年寻兄,并非秘事,从前亦有心怀不轨之人打探利用,其后他才有意隐瞒。时隔多年,这个突然出现的“哥哥”,多半是假。

      可俞四在纸上写了一遍又一遍的“谢季安”,再反反复复读那看似拒人千里的十二字,又不住回想当年万安山里的“徐先生”,还有天师观、东陵俞氏,以及那个求贤若渴的青年。

      有传言曰,谢玄并非谢彦义弟,同是静安侯夫人俞氏所出。况且当年槐江血战之时,便有前线为将的旧友提及,晋将谢玄,与他所作那副兄长画像有几分神似。只是少年相貌,与如今难以比对,况且那谢玄分明十指俱全,故而当时他未曾深究。

      种种线索,似乎对得上,又对不上。

      是以俞四最终决定以身涉险,亲去确认,然而却险遭埋伏。

      哥哥怎会埋伏设计于他?果真是假。

      他的哥哥,定然是死了。

      其后,他的女儿、儿子,全都一个个离他而去。他分明是多病早亡之命,却将亲人,一个一个,尽皆熬死,徒留这孤寡之身,夜尽天明,惘自思念。而他倾尽一生辅佐赵氏,为南兴呕心沥血,最后却落得个为君不容的下场。

      半生劳劳苦,回首皆枉然。

      俞四大约是大彻大悟,题了“半生亭”三字挂于亭中,亦不知是自嘲那枉度的前半生,或是庆幸这脱离桎梏的后半生。

      白九灵偶尔会来探望这位独居的老人,二三十年后再来时,又跟了个幼童,叫做白九墟。

      白九墟亦步亦趋的模样,总会让这白发苍苍的老人回想起幼年的时光。

      那时,睁眼瞧不见哥哥,便心中发慌。

      二三十年,白九灵未见老,直到白九墟长成少年,他也为见老。

      这山中所居的,并非神仙,却是一群想做神仙之人。白九灵邀过这位老人一同修道,可俞四并不想做神仙。

      神仙,寿命太长,茕茕独活的岁月,无可留恋,顺天命,静待终老便好。

      再后许多年,白九灵做了丹元宗掌门,因常怀济世之心,遂一改仙门出世清修的规矩,散去山下雾障,开山门,建山道,应百姓所求,尽可尽之力。

      后来,白九墟便领了个老人过来。

      白发苍苍,颤颤巍巍,分明比俞四年轻二十载,瞧着倒已是风前残烛了。

      俞四并不认识来者,听其自述,才知是从前受他兴寒门教化之惠得以入朝为官的后生。这后生一生以他为表率,念他恩情,如今听闻丹元山中仙门灵验,遂以老病之驱,亲自踏着一阶阶山道,上山来为俞相的亡灵祈福。

      亡灵倒是没有。四处闲逛的白九墟听见这位老人念念有词,心血来潮,便擅自带他来见活人。

      长谈之间,俞四方知天下已大变。他“病亡”后不久,南兴分裂为两国,后又各自覆灭,江北谢晋为萧梁吞并,魏国长孙氏诸王争位,被齐国独孤氏攻占,其后诸胡不断相互攻杀,已散成六个小国。

      这中原,终归未能安定。

      无人以武止戈,何以兴仁安邦?

      送客之后,俞四独坐在半生亭中,遥望槐江。

      山脚下,槐江畔,是他的空冢。

      宽大的衣袍,在山风中微微发颤。并非风动,亦并非衣飘,而是,老朽枯骨,隐隐颤抖。

      那后生提及,南兴分裂,乃是因敌将谢玄刺杀孝哀帝,致使国中无主,赵玮二子争权分国。而那谢玄,在南渡之前,弑兄政变,权倾朝野,却不知为何要亲下江南,行刺杀之事。

      谢玄将赵瞻与谢彦的头颅供在他墓前,却因身中毒箭,在渡江归国途中,毒发身亡。

      谢玄,为何要将这二人的头颅供于他墓前?

      俞四略知当年诬他叛国的密信,是谢彦所为,而赵瞻,亲下旨意将他鸩杀。

      这二人,算是联手谋害他的凶手。

      只是谢玄,为何要亲手将这二人的头颅供于他墓前?

      微微颤抖的老人,心中已有答案。

      ========

      悠悠仙山岁月,让老人对这白骨千里的世俗,已十分陌生。

      一路行来,遥远的记忆终于被眼前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景象,一步步唤醒。

      那时,他与他,相依为命。

      那时,他与他,生死相托。

      呵呵。呵呵。呵呵呵。

      百岁老人,原该在乱世之中寸步难行。而此时,已无人能轻易近得他身。

      他就这样一步一步,走到了颍州,昔日晋国的都城之外。

      谢玄毒发身亡后,忠诚的将士将他的尸体带回厚葬。可不久之后,这群只知打仗的行伍粗人,终使国政混乱。而晋失谢玄,犹大厦失脊,最终难挡强敌,数载亡国。

      谢玄的墓,便在城外,因是厚葬,早被盗墓贼刨了。

      陈年枯骨,从棺中拽出,凄凉万分地陷在泥中。

      那枯骨左手的小指缺失一半,不知是为野兽啃食,或是早有残疾。

      而墓主身上的珠宝,早被抢夺一空,唯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,落在胸骨之间。

      老人伸出覆着斑驳青鳞的手,拾起那块石头。

      经年雨水冲刷,棱角已磨得有些平了,可依旧能与他珍藏一生的这块奇形怪状的石头,合在一起。

      “哥哥你看,这像不像两个人?”

      “哪里有人?”

      “这个,你看,像不像头?这个是胳膊,这是腿。这个也有头,这是身体。你看,像不像一个人,张着胳膊保护另外一个人?”

      老人覆着青鳞的脸微微抽动,眼中奇异的银光翻涌不止。

      “你看,像不像一个人,张着胳膊保护另外一个人?”

      最终,那两块相互偎依的石头,狠狠砸向枯骨的头颅,砸裂了头骨,亦砸碎了自身。

      “惺惺作态!惺惺作态!”

      血海深仇,岂容你以区区一条性命,轻易偿还?

      重亥,我未许你偿还!未许你偿还!

      (全文完)
note 作者有话说
第121章 俞三.血债命偿(五)

  • 昵称:
  • 评分: 2分|鲜花一捧 1分|一朵小花 0分|交流灌水 0分|别字捉虫 -1分|一块小砖 -2分|砖头一堆
  • 内容: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注:1.评论时输入br/即可换行分段。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。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查看评论规则>>